红牛之争波及上游供应商
中国红牛商标授权纠纷波及了包装供应商奥瑞金。7月14日,奥瑞金发出公告,称收到来自泰国红牛的民事诉讼材料,里面明确标示了“停止伪造”、“擅自制造”等字样。
虽身陷诉讼旋涡,但奥瑞金公告表示,在纠纷得到最终解决、诉讼取得最终判决结果前,公司将正常履行协议,继续为中国红牛供罐。7月20日,奥瑞金董事会秘书高树军也向新京报记者证实,目前公司与红牛合作正常,但对此次诉讼的具体进程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未回应。
奥瑞金自1997年成立以来就给中国红牛做空罐。2012年,奥瑞金与中国红牛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有效期10年。从2008年到2016年,红牛对奥瑞金的采购金额从7.71亿元增长到了49.75亿元,增量达5.5倍。2016年年报摘要显示,奥瑞金来自红牛的营业收入达49.75亿元,营业利润9.71亿元,分别占公司营收和营业利润的65%以上。
持续升级的红牛商标纷争给营收过分倚重红牛的奥瑞金埋下了隐患。实际上,依据奥瑞金2017年一季度财报,公司净利润1.63亿元,同比下降了47.25%,原因为“预计受客户需求变化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
盈科广州律所知识产权部高级合伙人唐向阳认为,在红牛商标没有进入诉讼程序的情形下,奥瑞金可以继续生产,但其命运与中国红牛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