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除了这款产品外,经济观察报记者发现还有不少产品也已经黯然生变。例如,安联保险曾推出3款专门的延误险,但目前若再享受延误险服务需要购买其旅行保障计划,平安保险的两种延误险也合并至旅游保险中,且境内业务赔付低于境外业务。
在阳光保险的一款航空旅行旅程延误保险计划中,保费为20元的方案显示,该产品降落时间延误2小时赔偿200元,但起降地不包括北京、上海、广州,而起降地为上述城市的保险方案在延误4小时后方可赔付。而据民航局统计,约占全国航班量四成左右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主要机场。
“最近很多保险公司下架了延误险产品或者进行调整,最为直接的原因是保险公司赔偿太严重,也就是公司所面临的赔付远远高于它收到的保费,保险公司也是以营利为目的,这一点可以理解。而另外还有一些没下架的保险公司,仍然把它作为一种获客渠道,暂时不考虑短期盈利,未来这些获取的客户可以再去升级消费保险公司一些其他的产品。”在蒋力看来,目前纯粹的延误险并不好做,“客户已经把航延险当做一种福利,有些客人甚至存在对赌的想法,所以从保险公司赚钱的角度来讲,是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