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与支付宝的“红包大战”让不少人第一次接触到移动支付,但移动支付在中国的快速推进却不仅仅因为红包。上海大学科技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孟添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移动支付风生水起的原因。
所谓“天时”,是全球向“无现金”迈进的大趋势,韩国政府计划2020年让硬币从流通渠道消失,丹麦也在去年允许零售商拒绝现金支付,仅接受移动、银行卡支付。
所谓“人和”,是作为基础设施的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在中国的快速普及,截至2016年12月份,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较2015年底增加了550万人,截至2014年6月份,手机就超越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巨大的手机网民体量不仅意味着能力的具备,也意味着移动支付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此外,更重要的是“地利”。孟添表示:“非银行支付机构的‘鲇鱼效应’使得中国在无现金支付领域拥有了活跃的市场主体,这大大加快了相关技术更迭与无现金化的速度。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发放了267张支付牌照。2010年以来,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保持在50%以上的年均增速迅速扩大,通过7年的发展,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已经成为全球的领跑者。”
快捷创造普惠需求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近日宣布,将打造全球第一个“无现金机场”。从旅客离开家门到抵达舱门,包括订票、出行交通、值机、智慧停车、机场大巴、购物餐饮等,都不再需要使用现金。
与萧山机场涵盖的诸多商家一样,“无现金”最根本的优势在于便利。井贤栋表示:“移动支付可以提升线下商家的收款效率60%左右。”家乐福中国首席市场官余莹介绍说,一个熟练家乐福收银员每单平均收款时间是1分钟,使用移动支付只需时15秒到20秒。“家乐福接入支付宝4个月之后,到店客流提升了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