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网 > 说事儿 > 中国农村女性自杀率高的原因探究

中国农村女性自杀率高的原因探究

摘要:中国女性自杀率 中国农村女性自杀率为何居高不下? 在古代,由于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大多数妇女只能默默地生又默默地死去,青史留名的女性可谓屈指可数。
中国女性自杀率 为何高于男性
第四关:生育关。农村女性并不能充分享有法律赋予的婚姻自主权利,这也许并不算一个太严重的问题,生育问题则更能突出地反映中国农村妇女遭遇的生存困境。应该生男孩而不是女孩,并不仅仅是来自婆家的压力,而是来自整个社会舆论的压力。不育妇女患抑郁症的比例较大,自杀意念阳性率高。那些不幸的不能生育的女性,极有可能凄壮地走上绝路。另外,不论生男还是生女,计划生育这个基本国策都是首先考虑的因素,农村妇女必须承担的是两种截然相反甚至相互冲突的社会责任,并将承受不能履行责任的心理和生理压力。

第五关:家庭重担关。农村中支撑家庭的中青年妇女承担了生育、抚养、生产、奉养的重任,她们在各方面受挫的可能性很大。

五 “民工潮”及其家庭转移风险

在“民工潮”的影响下,大量农村学龄女孩随父(母)进城,不停地流动迁徙,居无定所,求学无门,更严重的是受到歧视,造成自身心理的落差。近年来,随着“二代农民工”群体的出现,这一大批既不属于城市也融不进故乡农村的新的“边缘人”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一部分父母进城务工后,在家的女孩失去父母的直接关爱,受挫的可能性加大。

农村妇女既要承担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责任,还要承担本是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责任,如生产劳动、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等。由于丈夫长期不在家,婆媳矛盾这对中国家庭的传统矛盾随时可能激化,媳妇们受挫的可能性加大。负担的加重也是导致妇女自杀的因素之一。

丈夫外出务工挣钱,妻子带着孩子在家生活,这是当今农村一种主要的家庭模式。这些妻子们成为“留守妇女”。丈夫们大多一年才回来一趟,有的两三年才回家一趟。家里的农活全压在她们的肩上,她们还必须服侍公婆、教育孩子,甚至完成乡村公派的修桥、修路等任务。除了体力上的压力,她们还要承受巨大的感情上的、精神上的压力。留守妇女失去了传统的稳定的家庭生活,她们的生理及心理长期处于压抑状态。

情感交流自然可以增进夫妻之间的感情,还可以缓解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给夫妻双方带来的压力,是保持婚姻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反,夫妻之间交流减少,就会成为夫妻离异的隐患。留守妇女和丈夫长期分居,空间距离的扩大阻碍了夫妻情感的交流和沟通,甚至增加了双方的相互猜疑,感情危机随之产生。近年来农村离婚率呈上升势头,且多为外出务工人员。

本文来自:社会性别与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