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拍鸟人推崇"近是硬道理",不但追求鸟片数毛版,还要追求所谓艺术照。但是,无论置办价格不菲的长焦大炮,还是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游走,拍鸟都需要很高的费用。
此外还要有时间以及好体力。毕竟,在野外背着几十斤重的器材,那可不是浪漫的事,既要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忍受风吹日晒雨淋,还得扛住蚊虫叮咬。
有需求就有满足需求的供方。为让拍摄者舒服,很多鸟棚提供住宿和餐饮一条龙服务,甚至拍摄间还有空调。当然,要收钱的。
棚拍,可以不用昂贵的长焦大炮就能拍摄到数毛版的"艺术照",就能轻易获得所谓"精彩大片"之类的赞誉……
迎合这些人的需求的棚涌现,吸引了很多人加入棚拍大军,钞票来得快,更刺激了棚拍经营者的欲望。
参与棚拍的一些人也知道,在鸟棚里拍鸟不是爱鸟行为,拍出的画面再美也只是自我娱乐,却还振振有词说:"棚拍可以尽可能地缩短人与鸟的安全距离。动物园里的鸟是人工喂养供人观赏的,而棚拍的鸟也是人工喂养供大家近距离拍摄的。为什么棚拍不能合理化存在?"
但对于困在鸟棚的野鸟经历了怎样的生死之旅被贩卖到棚里,以及鸟儿未来的死活,他们是不关心的。
很多拍鸟人都知道,在鸟市上每见到一只活鸟,在前面捕捉、运输、暂养过程中就伴随有20多只死亡。
网友一轮红日指出,棚拍违背了自然规律,与"美"大相径庭;严重干预野鸟自然生存规律,十分残酷;棚拍,滋长危害鸟类生存的功利行为,给野鸟带来不可估量的生存隐患。
更残忍的是,为了互相竞争,引进不同的鸟类,有的棚盯上本地稀有鸟种,有的棚瞄上本地迁徙稀有鸟种。即使是国家二级以上保护鸟类,也出现在鸟棚中。更有甚者,竟然出现了很多跨区域的鸟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