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程序员在前线敲代码的时间假设能持续10年的话,那入行后的第1~3年算是“青年”时期,4~7年算是“中年”时期,8~10年则是“老年”时期。
作 为“青年”时期的程序员,我们的求知欲可能正处于整个职业生涯中最旺盛的时候,并且这个阶段的我们总是精力充沛,加班熬夜赶项目什么的完全没有问题。在这 个时期也是我们积累工作经验的高峰期,有的人可能已经换了好几家公司,有的人可能没有换过公司但是已经做了好几个项目。我们的工资也在这个阶段从几千涨到 了上万。
到了“老年”时期,如果你还没能成为行业精英,也没能转为管理岗位,更没能自己创业成功,那真的是要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前途了。因为如果这个时候公司业务发生了调整,把你炒了,你还能获得多少工作机会呢?你说公司是愿意招一个年轻有活力听话好管理的“青年”程序员,还是会招一个有家 有口上了年纪的“老年”程序员呢?当然并不是说没有机会,只是可能会少得可怜,除非你能接受和自己工作年限不匹配的工资水平。
近日,中兴网信员工欧某打开26楼办公室窗户纵身跃下,结束了42岁的生命。目前有多种说法,有说因股份转让价过低和人事部产生分歧,有说疑因内部宫斗被离职,甚至还有消息说欧有精神方面的问题。尽管具体原因仍待进一步的核实,但却由此引发网上一波关于中年职场危机,特别是中年程序员危机的讨论。
一般来说,一个行业的收缩导致人员数量与结构的调整,大致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描述:行业规模缩减,行业人员减少,公司数量减少或规模缩减,进而导致管理层岗位变少,原本的管理层,被迫降至转入下一级岗位。这种降岗机制层层传递,高层降为中层,中层降为基础管理岗,基础管理岗降为一线员工。与此同时,由于行业规模的缩减,一线员工数量也在减少。于是,一线员工失业,同时,停止招收该行业的新毕业生。在这个模型中,一般来说,即便行业收缩,中层也不用愁就业,仍可留在本行业中,最坏也不过是降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