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2日,时任日本神户制钢董事长兼社长川崎博也首次就公司篡改数据丑闻向公众鞠躬致歉
“道歉的程式化已成为一种事实。发生丑闻之后在挽回信任的过程中,道歉记者会是其中一个步骤,一种社会礼节。道歉者是否抱有诚意,不是问题的关键。与道歉者从内心如何考虑相比,他们在大众面前低头认错,这个行为本身更重要。”大渊宪一介绍说,对于道歉成为一种权宜之计,日本民众在大企业道歉后的评论也有相应的思考。“有人说,感觉赚钱和道歉是一体的,在商业社会掌握高明的道歉方法太重要了;还有人说,如果不能精通道歉之道,会让企业和人生都一败涂地”。
针对滴滴出行高管联合署名文章的道歉形式,王维维表示,不能苛求滴滴出行去模仿日本企业高管公开“谢罪”的危机应对之道。现实情况是,中国大部分企业在处理信任危机时,惯常的应对模式,除了沉默,就是发律师函或者道歉信等。当然,滴滴出行的道歉也可以做得更有诚意,例如,举办新闻发布会,系统地宣布整改措施以及后续应对计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