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糖类(碳水化合物)仅有1天的储备,蛋白质则没有多余储存可作为能量物可用,因此,在饥饿状态下,脂肪成了唯一能量来源。可脂肪被大量动用可产生大量酮体,可致酮症酸中毒,严重者可引起休克甚至死亡。
长时间得不到盐分及食物,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低氯症,严重者可引起严重脱水,心律失常、休克而死。
再者,小孩连续在野外多天,皮肤多处损伤,加上蚊虫叮咬,很容易出现细菌感染并发症,感染加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可损伤心肌,导致心力衰竭加重休克,很容易引起死亡。
医护人员正在精心地照顾娇娇
至于小孩为何会奇迹般存活下来?李德剑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有以下这几方面的因素——
小孩被发现时的体位为侧卧,如果是俯卧可能窒息导致缺氧而无法存活,如果是仰卧,饥饿后期可能出现舌根下坠而引起气管受堵,呼吸不通畅导致缺氧而无法存活,因此,小孩的体位是很关键,保证了氧气的供给。
事发几天反复下雨,小孩侧卧时只要张开嘴巴就可以吸取一些水分,水分的补充也是存活下来的一个重要因素。
小孩平时处于“放养”状态,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时,对大自然病毒、细菌有一定的免疫能力,这也是提高存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之,正确的体位保证不缺氧,反复下雨能补充水分,平时有好的体质等是提高小孩存活的重要原因,被发现时没有严重的代谢紊乱及严重休克,是被救活脱离生命危险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