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被读取的个人信息去哪儿了
据了解,一些越界权限所获取的信息可能暂时无法发挥功效,但商家可以为扩展APP功能做储备,或者用于商业价值的深度开发。
实际上,每项权限的背后都隐藏着一座冰山,表面上呈现给用户的功能说明只是冰山一角。腾讯研究院研究员周春慧说:“如同拼图一样,通过权限开通获取的碎片化信息被拼接为完整的用户形象,用于商业开发。”以读取地理位置的权限为例,平台会把相关数据收纳到类似档案馆的服务器中,进行算法分析。比如,商家通过地理位置权限获知,某人在工作时间经常活跃在某CBD,晚上则停留在某高档小区,由此可大致推算其工作地点、居住地区,进而估测其经济收入。平台再把这些信息出售给奢侈品店、保险公司等用于精准营销。
国内如此,国外亦然。
国外某著名科技公司曾提出“不作恶”的价值底线,但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其内部依旧成立了隐私机构,雇佣顾问,以应对每一轮由于技术扩张和数据获取带来的侵权诉讼。在大数据时代,一些伴随着诉讼成长的国外科技公司,已经将败诉赔偿纳入到专门的经营预算中去,在与法律和公序的冲撞中,寻求妥协方案。
可见,商家作恶不仅仅是“生存土壤”的问题,更应该从公民意识、技术、制度和立法上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