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满口沙子赚钱,追寻表演之梦
在田朴珺众多的标签里,“专栏作者”有着别样的意义。少女时期的她,曾经有一个写作梦,想报考复旦大学新闻系,做一名记者。不过由于数学成绩太差,这个梦想早早破灭了。然而对于文字的敏感始终存在,多年后她在杂志开专栏写“男闺蜜”,关注度颇高,当然也招来了一些非议。
大学以后,田朴珺选择的表演之路并不顺畅。在因为缺课较多被中戏劝退后,她开始了在演艺圈的闯荡。有人曾经在“红烧肉事件”之后,整理过田朴珺参演的影视作品。早期她在《三更2饺子》等电影中出演过较为性感的角色,后期客串过《甄嬛传》,有回归知性路线的趋势。
回首过往,田朴珺并不否认早期接过一些比较糟糕的角色。作为一名演员,未来她还会接戏,但只接自己喜欢的。至于角色是否裸露身体,倒并不介意,只要角色合适就行。
在影视圈度过了不太顺利的两年后,田朴珺转入了地产业。当时23岁的她一度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不知道未来在哪。趁着年轻,不怕吃苦,田朴珺从端茶倒水开始,在地产业一做就是六年。这六年让田朴珺学会了如何做生意和谈判,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信心。“我终于把自己变成一个理性的人。”
掌握了生存技能的田朴珺扪心自问,我最爱的是什么?是戴着安全帽在工地奔波,含着满口沙子赚钱吗?答案是否定的。
她决定要给自己一个放空的机会,去纽约学习表演,将心底被打碎的梦想一片片粘起来。原本只想短期试读的田朴珺,一下飞机就被纽约的美丽征服,当即决定延长学习时间。现在她已经完成第一年的课程,准备转到洛杉矶继续第二年的学习。
与王石“抠门到一起”,扫遍超市试吃食品
谈到田朴珺,绕不开地产大鳄王石。关于两人相识的时间,网上曾盛传是田朴珺就读长江商学院期间,后来被当事人否认。再次谈及这个问题,田朴珺还是有些讳莫如深,只说很早就认识了。
田朴珺坦言对王石的第一印象并不太好,“他不太爱说话”。熟悉之后才发现,原来一直给外界硬汉形象的王石,有时候竟然还很害羞。书中也写到,王石最初对田朴珺的演员身份也不是很高看。
第一面并没有擦出火花,两人之间的感情如何升温到相爱?田朴珺的回答十分简洁:“气质吧”。从田朴珺接触的朋友可以看出,她偏爱博学、有内涵、爱读书的“大叔”。王石正符合这些条件,以至于后来田朴珺一直称他为“王老师”,“他看起来像大学老师”。
王石也慢慢对她的能力刮目相看:“你的社交能力让我叹为观止,跟你打过一次交道的人,就想跟你做朋友。”生性喜爱在大自然中冒险的王石,跟陌生人打交道却十分害羞。在纽约的一年,是田朴珺让他学会了与陌生人沟通。
最开始约会的王石,似乎“没什么诚意”,前三顿饭都没带钱,这让田朴珺有点火。但五顿饭之后,她就俘获了王老师的心。年龄虽然有差距,但并不妨碍两个人“抠门到一块去了”。
平时,田朴珺晚饭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会去超市把免费试吃的食品吃个遍。王石也挺“抠”,出行基本就是地铁加公交,不成就走路。但凡时间宽裕,绝对不会打车。两个人很享受在老公交车上慢慢悠悠的时光。漫天飞雪中拉着一木板车二手书回家的场景,被田朴珺深深定格在记忆中。
多数时候,两人外出购物先看打折商品。有次田朴珺看上了一件新款大牌衣服,再看价格是八千美金。王石说了句:其实一般啦。田朴珺也就作罢。等走远了王石才带着坏笑说:其实真挺好看的。
不知不觉间,田朴珺接受了王石的价值观,学会了对物质的放下。
在她看来,“三观统一,沟通有效”,应该是两人能够长久相处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两个人能互相包容,才是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