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承惠在长期的练武中,对“双手剑”(亦即“螳螂剑”,非双手各执一剑,而是双手同握一剑)的剑法,苦心琢磨构思。一九七五年九月十五日凌晨,风雨大作,电闪雷鸣,他从螳螂在林中遇到倾盆大雨后“运巨斧与天搏斗”的动作与形象中,受到启发,完成了“双手剑”套路的设计。
后来,“四人帮”倾覆,国术又见天日。于承惠应邀到宁夏武术队担教练;他和蒋鸿雁一道,对回民青少年运动员言传身教。宁夏武术队很快就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水平迅速提高。这期间他进一步从理论上总结了“双手剑”的剑法,使这一失传已久的剑法重新焕发青春,傲然出现在武术的百花园中。他著有《“双手剑”二十法》,其要点为:抽带云抹提,点崩撩刺击,绞截斩格劈,挑拨挂错洗。
于承惠对武术中运用力学理论很有兴趣,他撰有《什么是武术的身法》一文,提出“身法”在武术运动中极为重要。没有正确的身法就不可能正确使用自身的力量,也就难以掌握好技法。”通过实践,从前辈和同行的经验中,总结出训练身法的四个要领:刚柔相济,呼吸自然,气沉丹田,步法快稳。
对于古人流传下来的精辟拳谚,以自己的实践加以验证,再用现代力学理论加以解释。于承惠认为这才能提高中华武术的水平。
少年壮志
于承惠从小喜欢看《三国演义》、《水浒传》一类的连环画,喜欢听《岳飞传》、《杨家将》一类的评书。一有闲暇,他匣执杆作剑,骏人当马,与小伙伴们拼搏嘻戏。那时就憧憬自己米来能身挂宝剑,当员武将。
11岁那年他到青岛业余体校学武术。他枪刀棍棒都学,最喜欢剑术。1960年,于承惠夺得了青岛青少年武术比赛全能冠军,被选人山东省体育学院运动系武术队。成绩和荣誉把他的思想推到一个新境界:要当一名第一流的武术运动员,为国争光。他进入体院之后,十分珍惜自己的学习条件,弄枪舞棍,不知流下多少汗水。1963年,他以精湛娴熟的表演,获得华东武术传统项目"醉剑"的冠军。
可是,他的武艺正向着更高更精境界跃进的时候,他的膝关节不幸受了伤。虽经一年多的精心治疗,仍然不愈。他感到非常懊丧和痛苦。没办法,只好申请到山东黄台造纸厂当工人。默默地砥砺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