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年记者在戛纳采访了《霸王别姬》的出品人徐枫,她谈到当年和你合作的很多事。比如《霸王别姬》之后《风月》的失败,她说其实当初你想拍《风月》的愿望是远超《霸王》的。现在回头看,怎么评价这两部电影?
陈凯歌:那会儿我在拍《风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有一种执着,但同时这个执着也让我无法看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也必须承认,徐枫在一定程度上看得比我更清楚。但我从不后悔我做过的事情,我觉得《风月》也有一个非常好的表达:即一个人是如何被社会扼杀的。它与《霸王别姬》其实很不一样,《霸王》更想说大背景下风云壮阔的人生。但《风月》则非常注重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二者非常不同。
记者:在《风月》过后,徐枫提到她希望你去拍李碧华的小说《延安最后的口红》(即《江青传》),她还说至今这个导演合约都在,但你是不是因为某些顾虑而没有拍?
陈凯歌:这怎么拍得了啊!今天也拍不了啊!那确实是好故事、好题材,这些大家都能看得到。但问题是我要怎么实现?实现不了啊!
记者:有传言甚至说当时演员都选好了:王菲饰演江青、张国荣饰演毛泽东,是这样吗?
陈凯歌:那是徐枫自己个儿想的,我没有参与。
记者:那你有没有觉得,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像《延安最后的口红》和《上海生死劫》这样的题材已经不仅仅是面临过审与否的问题了,它们或许也正在失去应有的市场价值?
陈凯歌:这个问题问的真好,你让我想想啊……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是不是失去价值了呢?嗯,一定程度上是的。但我也感觉到,如果这类题材能够拍出来,而且是按照一个正确的方式来拍,其实对大家还是有作用。因为我是文革那个年代出生和长大的,但文革却已经完全被历史忽略了。其实应该有一些能让大家去接触那个年代的电影问世的,因为也只有那样,大家才会对今天的生活更加珍惜,然而这却是一块缺失。
记者:你提到的“正确的方式来拍”是指什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