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他用印刷油墨当颜料在马粪纸上涂抹,以为这样画出来的就是油画了
1922年贺友直出生在上海。 5岁那年,母亲去世,父亲把贺友直送回宁波乡下的姑妈家寄养。
农村的生活虽不如大城市舒适,但乡间野趣、风土民情,却给贺友直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春天自己动手做风筝,夏天看别人在河里玩水,秋天到坟堆荒冢里捉蟋蟀,冬天把缸里结的冰取出来当“锣”敲。到过年时,做年糕、敬神谢年、串马灯、演大戏,这些有趣的场景,至今还留在贺友直的记忆深处。
那时候,贺友直就喜欢画画。姑妈家有一张老式床铺,床上描绘的戏文人物,雕刻的花鸟虫鱼,令贺友直百看不厌。
8岁那年,贺友直上了县里的小学。学校设在关帝庙,庙里的戏台就是学校的讲台,戏台四周枋上画的三国故事,常常让贺友直痴迷半天。
读书时,贺友直最喜欢美术课,也尝试着进行“创作”。他会画“端午老虎”。一到端午节,乡亲们慕名上门求画,报酬虽然就是几只粽子,贺友直却忙得不亦乐乎。
在姑妈家生活的日子,贺友直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生活经验。后来,贺友直创作《山乡巨变》、《李双双》、《朝阳沟》等农村题材的连环画时,下笔得心应手,无不受益于这段在乡间的时光。
1937年,贺友直小学毕业,本打算到上海继续读书。不料“七·七”事变后,上海的形势陡然紧张,父亲也因失业到乡下避难,贺友直从此失学。
此后,当过铁厂童工、印刷学徒、小学教书匠,经历过失业的煎熬,迫于生计也当过兵……年纪轻轻,贺友直就饱尝生活艰辛。
虽然日子过得苦,但贺友直对画画的兴趣一直没有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