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上海霞飞路上有一家外国人开的店铺,橱窗里陈设着不少油画。每次路过,贺友直都会隔着玻璃欣赏半天。回厂后,他用印刷油墨当颜料在马粪纸上涂抹,以为这样画出来的就是油画了。顺昌路上还有一所上海美专,学费很高,没有高中文凭进不去,贺友直每每经过,必定朝里面看看,心想要是能进这扇门就好了。直到现在,贺友直还记得父亲在临终前遗憾地对他说:“我没让你读书。 ”
一人一张画桌,被称为“108将”,贺友直是其中一员
如今,每当与来访者谈起自己的艺术生涯,贺老总是说:“如果没有出版社的创作舞台,如果没有周围人引导帮助,完全靠我个人奋斗是出不来的。 ”
上世纪50年代,连环画迎来了繁荣的春天。建国初期,全国文盲的人数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左右。连环画这一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贴近群众的艺术样式,能够充分发挥宣传和教育功能,不仅受到大众喜爱,也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当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以下简称“人美社”)因为从事连环画创作的画家人数最多、最集中,成为中国连环画创作的重镇。
1952年,贺友直考取上海“连环画工作者”学习班,结业后就被分配进了新美术出版社,后来并入人美社。贺友直进出版社工作,一干就是30年,直到退休。
贺老至今还记得当年去出版社报到的情景:“那天上午,我们新来的16个人约定在美琪电影院门口集合,人到齐之后,不需要有人喊‘一二一,一二一’,大家步伐整齐,精神昂扬地走向了工作岗位,开始了新生活。 ”
上海长乐路672号弄堂的深处,坐落着人美社的大院。这里曾经群星荟萃,来自国画、油画、版画界的不少名家都集中于此,光从事连环画创作的就有108人。一间大办公室,一人一张画桌,被称为“108将”,贺友直是其中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