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老太太开始想重孙了:“她特别可爱,还不到两岁。昨天我摸着她的腿说,哟,这么胖!她爱美,连忙说,不胖,不胖!”老人说完,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文/记者喻德术
《万家灯火》
女儿女婿
出生在50年代中期的女儿,取名牛响铃。到她懂事以后,正好赶上史无前例的运动。或许由于父母是北京人艺的演员,在她这个孩子眼里,那场运动是先从女人身上开刀的。
她记得大院有个锅炉房,放着四个大土箱,里面全都是高跟鞋。抄家的时候,尤其是抄那些女演员的家,把高跟鞋全都没收了,还有各式漂亮的连衣裙、旗袍,都堆到锅炉房烧掉。香水也都没收,舒秀文阿姨的一小瓶香水被摔在地上,让小姑娘牛响铃觉得院子里整整香了一个月。后来,那些漂亮阿姨都不敢漂亮了,都改穿很朴素的衣服了,看上去与劳动人民没什么两样。
其实,当年同时消失的,还有人们的性意识。样板戏里见不到了夫妻,甚至见不到家庭,像最有名的《红灯记》,唱的是“我们祖孙三代本不是一家人”,《沙家浜》里只有阿庆嫂,绝见不到阿庆的影子。
社会学家潘绥铭教授说,一旦文化中都没有这些话,小孩子就没办法知道,更没办法弄懂了。牛响铃的记忆印证了这一点:那时候特傻,觉得跟男生坐得近了就会怀孕。经常怕有恶心的感觉,稍微一恶心就吓得要死,其实什么都没干过。心里经常特别害怕,老回忆开会的时候跟哪个男生坐得有一点近了。
当然,即使在禁锢的年代,生活中还是会有顽强的暗流涌动,年轻的心总要寻找出口。后来到了青春期的牛响铃,同样会按捺不住她少女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