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亮剑》热潮席卷中国时,《读卖新闻》曾批评说,中国影视作品里“带有鲜明的民族情绪与反日情结”。《产经新闻》更将抗日剧看做中国官方“试图对民众进行政治洗脑的证据”。担心“抗日雷人剧”影响日本形象。
男女主角在日本鬼子面前当众接吻 摸下体
针对近日中国抗日剧“神化”的情况,《读卖新闻》以“中国抗日剧站在了歧路上”为主题报道说,抗日剧习惯将日本兵描述成“凶恶”、“好色”、“无能”的形象,靠夸张赢得高收视率,从而陷入越假越拍的恶性循环。该报道还援引中国著名制片人朱质冰的话称,“将民族的苦难娱乐化的人是卖国奴”。朱质冰的最新作品《国家记忆》也是抗日剧,该剧的目标是拍摄类似于美国《太平洋战争》那样忠实描述战争的作品。“贬低敌人反而会造成贬低自己,目前还不知道朱质冰的想法能否成为中国抗日剧的新潮流,但对于在华日本人而享,强烈希望能有这么一天”。
日媒称,抗日剧习惯将日本兵描述成“凶恶”、“好色”、“无能”的形象,靠夸张赢得高收视率
《每日新闻》称,中国政府目前开始审查诸如用中国功夫杀死日本兵的离奇情节。而日本政府也把此事当成一个问题。日本驻中国大使馆表示,“抗日剧大量播放对日本在中国的形象并非好事。我们也知道中国国内有各种声音,将保持关心并收集各种信息”。
一些日本网民表示,战争过去那么久,中国竟然还拍那么多抗日剧,这无疑加重了中国人的反日情结。也有网民表示,尽管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引发邻国争议,但中国抗日剧“更像是宣泄情绪,是不正确的历史观”。
日本大学生铃木对记者说,自己不反对抗日剧,但确实不喜欢夸张剧情。如果中国抗日剧能尊重历史,对日本人了解那段过去也有好处。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文化学者山口顺子对记者表示,对于历史细节的艺术创造并非不可以,但“机械的对日审判立场”没有好处。战争戏应注重体现真正的人性。如果中国电视剧能在这方面走得更远,它所创造的话语力量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