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网 > 娱乐八卦 > 京剧大师张春秋去世

京剧大师张春秋去世

摘要:京剧演员年轻张春秋写真【京剧演员年轻张春秋写真】京剧大师张春秋死了 京剧大师张春秋去世,去世时89岁,张春秋艺术生命常青,一直到80多岁还活跃在戏曲舞台上。
京剧演员年轻张春秋写真 照片图

北京晨报讯(记者 和璐璐)梅兰芳弟子、京剧大师张春秋昨晚在济南去世,享年89岁。张春秋因在现代戏《红云岗》中成功塑造了“红嫂”这一经典艺术形象而蜚声海内外,并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毛泽东还称赞她演的“红嫂”玲珑剔透。张春秋艺术生命常青,一直到80多岁还活跃在戏曲舞台上。

京剧演员年轻张春秋写真

京剧演员年轻张春秋写真

  张春秋大师弟子众多,昨晚北京京剧院青年京剧演员张馨月、郑潇等都发信息悼念恩师,张馨月说她是从15岁跟随张春秋老师学戏,张春秋老师的《宇宙锋》、《贵妃醉酒》、《凤还巢》、《霸王别姬》得到梅兰芳大师的真传,并将这几部戏口传心授原原本本的教授给学生们。2001年已经76岁高龄的张春秋老师到山东戏校教课,那时候郑潇跟随老师学戏,是张春秋老师最小的学生,2003年来北京参赛,得到汇演二等奖,去年9月在山东还搞过从艺80周年的专场纪念演出。郑潇作为学生嘉宾表演了一段《霸王别姬》舞剑。

  延伸阅读:

京剧演员年轻张春秋写真

张春秋去世 剧评家曾点评:疑是梅郎又重来

2015-05-19 10:37:30来源:综合

  1985年,著名戏剧评论家、原中国京剧院副院长马少波先生在纪念青岛市京剧团建团35周年的演出中,看到了年近60的张春秋出演的《贵妃醉酒》,激动不已,连说:“我看了这么多次《醉酒》,您的表演当属第一!”他当即挥毫泼墨:

  桂英红嫂溢清芬,

  阁现紫光演喜嗔。

  醉酒一曲入化境,

  纵横艺海夺青春。”

  给墨宝提款时他又写道:“看张春秋演贵妃,出神入化,疑是梅郎又重来。”

  张春秋的艺术功力源于她的聪慧,有悟性,但更靠的是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和钻研。

  在幼年学艺时,她就懂得“要想台上好看,就得台下流汗”,练功肯吃苦,不惜力,不偷懒。如,练腿脚功夫时,她一只脚站在大木球上,碾动木球前后左右转动,另一只脚扳着朝天蹬,走射燕、探海,同时手里还得舞着绸子或盘子,做各种动作,稍不留意从球上摔下来,便是鼻青脸肿,她硬是会爬起来再重新练,直到自己认为满意。坚忍的、多角色的学习和训练,使舞台上的张春秋文武兼备可以饰演多种角色,但她内心一直对梅派青衣情有独钟。

  说来也巧,1954年,梅兰芳先生来南京演出,恰是张春秋所在的京剧团辅佐配演,梅先生慧眼识金,欣然接受了张春秋的拜师请求,收她为入室弟子。他十分欣赏这位女弟子,认为她外貌甜美俊俏,嗓音圆润悠长,音域宽厚,颇有潜质,对她亲自教诲,说戏时格外用心。梅先生还让自己的琴师姜凤山为她吊嗓,让儿子梅葆玖的武功老师徐元珊为她说身段。拜师以后,张春秋每年有几个月的时间跟随梅先生去杭州、武汉、南昌、长沙等地巡回演出,每到一地,张春秋都是仔细观看师傅台上的表演,细心揣摩他的一招一式,默记在脑,夜里睡不着就反复“过电影”,力图将白天学到东西的烂熟于心。

  几年的磨砺,张春秋进步很快,功力和演技几近炉火纯青,她的唱腔不以绚丽华俏见长,却凭甜美平稳取胜,她扮相靓丽潇洒,唱念做打俱佳,形象塑造传神,表演朴实无华而又细腻不凡,深得梅派真谛,成为梅派艺术又一优秀传人。她塑造的巾帼英雄穆桂英(《穆柯寨》、《杨门女将》、《破洪州》)驰骋疆场,豪情凌云;她饰演的扈三娘(《扈家庄》)、窦仙童(《棋盘山》)威风凛凛、气势非凡,显见其扎实功底。对于出身宦门,具有大家风范的赵艳蓉(《宇宙锋》)、程雪娥(《凤还巢》)、崔莺莺(《西厢记》)等贵族小姐,她则掌握以端庄、凝重为人物基调,然后根据剧情中或抗婚、或闺怨等不同故事,用不同的唱腔和身段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出众多个性不同、鲜明有特色的艺术形象。像活泼风趣,天真烂漫的春香(《春香闹学》)、孙玉娇(《拾玉镯》);豪爽泼辣,性情悍勇的顾大嫂(《猎虎记》)、九奶奶(《巴骆和》);还有反串武生行的陆文龙(《八大锤》)、周瑜(《周瑜归天》),老生行的诸葛亮(《借东风》),花脸行的高旺(《牧虎关》)等男性角色,她都表现地惟妙惟肖,魂似神合。人们说她:文戏逼真,落落大方,武戏刚劲,动作洒脱,这种称赞一点儿都不过分。

 

前一页 1 2 3 4 后一页